中国医院院长杂志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主管/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
国内刊号:CN:22-1377/R
国际刊号:ISSN:1674-3989
期刊信息

中文名称:中国医院院长杂志

刊物语言:中文

刊物规格:A4

主管单位: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

创刊时间:2005

出版周期:半月刊

国内刊号:22-1377/R

国际刊号:1674-3989

邮发代号:80-597

刊物定价:730.00元/年

出版地:北京

首页>查看文章

论文的中心主题一般怎么写

时间:2024-11-25 11:14:18

建筑论文的中心主题确定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思路和方法:

一、基于建筑类型与风格

  1. 特定类型研究:聚焦某一类建筑,如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工业建筑等。探讨其独特的设计要求、功能布局、空间规划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适应性。例如,写 “现代高层住宅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策略研究”,中心主题围绕高层住宅如何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段实现节能减排,满足居民舒适生活需求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建筑风格剖析:选择一种建筑风格,像古典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建筑等。深入分析其形式特征、美学理念、历史背景以及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比如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当代城市地标建筑中的复兴与创新”,主题阐述新古典主义风格元素在现代城市地标设计中如何被重新诠释与应用,以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审美与功能需求。

二、围绕建筑设计要素

  1. 空间设计主题:以建筑空间为核心,研究空间的组织、序列、尺度、比例以及与使用者行为心理的关系。例如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商业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重点探讨商业建筑内公共空间如何依据人的行为模式与心理感受进行设计,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与空间利用率。

  2. 建筑结构与材料:关注建筑结构体系(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木结构等)的创新应用或建筑材料(新型环保材料、高性能材料等)的特性与表现力。像 “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大跨度体育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潜力分析”,主题围绕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大跨度体育建筑结构设计中相较于传统材料的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应用前景展开。

  3. 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分析建筑造型的创意来源、造型手法以及立面的材质、色彩、光影效果等对建筑整体形象的塑造作用。例如 “参数化设计在当代建筑造型创新中的实践与探索”,阐述参数化设计技术如何推动建筑造型突破传统形式,创造出独特且富有动感与逻辑性的建筑外观形象。

三、结合建筑技术与性能

  1. 绿色建筑技术:在环保理念日益重要的背景下,探讨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如太阳能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雨水收集与利用、建筑节能保温等。例如 “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在寒冷地区住宅中的应用效果评估”,主题是对多种绿色建筑技术在寒冷地区住宅项目中的综合应用效果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价,为寒冷地区住宅建筑的绿色设计提供依据。

  2. 建筑智能化:研究建筑智能化系统(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温控、智能家居等)对建筑功能提升与用户体验改善的作用。比如 “智能建筑控制系统在办公建筑中的优化与节能效益研究”,围绕办公建筑中智能控制系统的优化策略及其带来的能源节约与办公效率提高等效益展开论述。

  3. 建筑声学与光学:针对建筑声学环境(如音乐厅、剧院的声学设计)或光学环境(室内采光、建筑夜景照明等)进行专项研究。例如 “剧院建筑声学设计中的空间形态与材料选择研究”,主题探讨剧院空间形态与声学材料如何协同作用,以满足演出对声学效果的高标准要求。

四、考虑建筑与环境、社会的关系

  1. 地域文化:研究建筑如何反映和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包括地方建筑传统、民俗文化、历史文脉等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与融合。例如 “江南水乡地域文化在现代滨水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阐述江南水乡独特的文化元素如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传统街巷等如何在现代滨水建筑的形式、空间与景观设计中得到延续与创新发展。

  2. 城市环境:分析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角色与作用,如建筑与城市天际线、城市肌理、城市交通、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等。例如 “高层综合体建筑对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与活力的影响研究”,主题探讨高层综合体建筑的建设如何改变城市中心区的空间形态、交通流线以及对周边区域活力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相互协调的思路。

  3. 社会影响:研究建筑对社会群体(如特定阶层、社区居民等)的行为、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例如 “保障性住房社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对低收入群体社会融合的促进作用研究”,主题围绕保障性住房的社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策略如何提升低收入群体的社区归属感与社会融合度展开探讨,体现建筑的社会关怀与社会责任。